他们原本还想着通过科举考试大量引入他们这边的相关人士来增加山东系官员的话语权,现在看起来,他们连自己仅有的话语权都未必能保住。
周江私底下和孔拯就此事进行商谈的时候,连连感叹苏咏霖的过度强势实在是古之未有,他从未想到皇帝可以如此霸道。
可是孔拯却看得很明白。
“子长啊,咱们没有见过,不代表这样的人就不存在,或许,这就是扫平天下称帝的开国皇帝吧,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古人都推崇圣天子垂拱而治了,一个开国皇帝对天下来说,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周江听后默默无语。
之后的事情,孔拯和周江都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做为苏咏霖的辅助帮助苏咏霖,而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而苏咏霖一边推进科举考试的分科取士改革,一边还要对教育方面动手。
按照他的说法,分科取士既然决定了,那么教育就要跟上,不能放任教育不管,只搞科举,那迟早是要出事的。
于是苏咏霖还决定从中央国子监开始,根据科举考试的分科取士改革,对当前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也要按照科举考试的方向,从文理法工四个方向培养人才。
接着,在十月初九的教育改革会议上,苏咏霖提出了对施教教材变更的要求。
当然,他也没有把旧士绅们完全甩开,还是做了一些退让的。
文科教材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旧有的教材,比如旧有的五经,暂时先加上《荀子》,以此为出题范围,最大程度上让现有的士子们可以参加文科考试,而不至于两眼一抹瞎。
当然,苏咏霖提出,洪武二年科举考试当中文科考试的题目,出自《荀子》的题目不能少于三成。
孔拯知道,这已经是皇帝最大程度的让步了,如果这都不接受,皇帝分分钟能给你把《荀子》出题量提升到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