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煮粥,煮了很多很多,外面大军都有的喝。”
“嗯,不错不错。”
苏咏霖拿起一张大饼蘸了蘸酱。然后开始大口大口的撕咬吞咽,一口气吃了两张大饼,又喝了一碗粥,这才算是给空空如也的胃打了底。
苏咏霖从小习武,从小就很能吃,加上现在是行军打仗消耗大,所以就更能吃了。
平时和士兵一起吃饭的时候,喝粥起码三碗,干饭也是三碗起步,都是那种一张脸那样大的碗,除非有点什么丰盛的配菜,只吃粮食的话真的吃的很多。
但是胜捷军的粮食是够吃的。
只是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副食品当然也不足,副食品不足的话,人们吃粮食就吃得更多,而这个时候的粮食亩产比现代低好几倍。
产的少,吃得多,真要敞开肚皮吃,粮食确实也没有多么富裕。
但这并不是饿殍遍野的主要原因。
中国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只要不遇到一些罕见的自然灾害,那是够吃的,粮食产量大体上还是能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的。
之所以饥荒如影随形伴随着中国历史,只用生产力不足来评价显然有失公允。
人和土地都竭尽全力了,人努力的生产,土地努力的产出,生产总量并不少,不至于落到年年饿殍的地步。
把一切问题归咎于生产力,显然有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剥削和压迫以及土地兼并让农民得不到本该得到的粮食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让农民保持在饥饿与温饱之间,让他们在此间上下徘徊,那是最有利于统治的,那个时候的农民最为顺从、温良,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闹事。
太饿了,会造反,太饱了,会有更多的追求,对于帝王统治来说,都不是好事。
所以让农民维持在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生活水平上,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