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之后,也能够给自己捞到更多的好处。
朱由校进入山海关之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熊廷弼和辽东的将领。
宽慰的话说了一些,激励的话说了一些,剩下的就是给了一些赏赐。当然了,并不多,这主要是激励用的。
然后朱由校就不管他们了。
这一次辽东的作战,朱由校不准备插手。
甚至蒙古那边,朱由校也是到了辽东之后才派人去联系。说白了这边都开战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赶得及过来? 没想让他们参战。
摧枯拉朽的趋势推过去? 才是朱由校想要的。
至于说蒙古那些人,不重要了。如果他们想要参战的话? 也不能让他们捡便宜? 功劳不能分给他们;如果他们愿意帮着建奴,那也没有问题。
不过在这个时候? 估计没有哪个傻子会冒头。
朱由校在山海关停了下来,但是大军没有停继续向前进发? 这一支全部奔向了沈阳城? 另外有一部分去了建宁卫,还有一路则是在西侧。
这一次主要是兵分三路,以中路主攻为主。
沈阳城的这一支,直接攻打赫图阿拉? 要一仗把黄台吉打趴下。
东边的那一支军队? 都是沿着鸭绿江进军,一路往前打,奔着建奴的老窝就去了。
西边那一路,主要策应,同时提防蒙古人捣乱。
军队很快就开拔了? 各自奔赴战场。
东路的主将是卢象升,中路的主将是孙传庭? 至于西路的主将,自然就是熊廷弼了。
熊廷弼在这里坚守了这么多年? 自然要给他一个机会。虽然这一次他不是主攻,但是功劳肯定不会少。
这一仗打完了之后? 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熊廷弼的了。不止朱由校这么想? 朝野上下都这么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 没有人愿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