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是强得不要不要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能打的学派早就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了。
孔子也不是现在庙里面那个儒雅的小老头,而是一个身高1米9多的壮汉,手持大剑、力大如牛,很能打,他的弟子也一样。
所以继续推崇孔子,朱由校又可以玩一把复古。
欧洲赫赫有名的文艺复兴,其实也不是复兴文艺,玩的不过就是旧瓶装新酒。朱由校要搞的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于是他的心里面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很好利用的机会。
对于儒门弟子的立场,朱由校不抱什么希望。
从汉代开始,最善于转换立场的就是儒家的弟子。他们会根据统治者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说。
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学派比儒门做得更优秀。
即便是朱由校要推崇荀子的时候,也有儒门弟子站起来摇旗呐喊;要推崇李贽学说的时候,一样有人站出来帮忙。
事实上就是这个道理。说白了,学说是为利益服务的;在利益面前,立场是可以改变的。
像冯从吾,以前就是理学的弟子,同时是东林党在山西的代表人物。可是现在呢?
冯从吾是荀子学说的急先锋。
还有黄克缵,大力推崇礼法并举,可以说也是荀子学说的门徒,而且还是非常坚定的那种。
这些人都背弃了之前的学说,说到底无非也就是利益罢了。即便有一些人是老顽固,朱由校相信这些人也不会太多,而且完全可以不予理会。
等到书院全部处于朱由校的统辖之下,这些人就没了用武之地。如果他们实在跳得太欢,那就封杀了他们的学说,到时候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说读书是在做学问,可事实上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读书为的是做官,为的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