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朱由校的决定之后,四位内阁大学士的神情并不一样。
其中韩爌最高兴,其他三人倒并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显然这个选择他们并不喜欢。
不过朱由校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自己就是要做这个决定。
略微沉吟了片刻,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沉缓的说道:“陛下,冯从吾乃是皇家书院的祭酒,皇家书院的学生明年也参加科举,到时候恐怕会引起非议。陛下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
看了一眼孙承宗,朱由校倒不是怀疑他有什么私心。即便他有私心也没有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朝中的官员有几个没有私心的?
只不过朱由校不在乎罢了。
朱由校伸出手指,敲了敲椅把手,漫不经心的笑道:“即便如此,那又如何?”
事实上,朱由校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扶起冯从吾。
他就是这么想的,也准备这么做,那些引起非议的事情,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但不在乎,他正是想通过这样的非议来告诉天下的读书人:如果你想做官的话,那就乖乖的去学朕想让你学的,乖乖的去皇家书院,而不是在那里大放厥词、自立门户。
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候,黄老师学的人在哪里?
选择一方面,必然就要放弃一方面,墙头草没有好果子吃。
尤其是在国家的政策上,认定是对的,制定出来了,那要尽快的执行,而且要贯彻到底。朝令夕改最要不得,因为怕非议而不去执行,那政策还有什么意义?
孙承宗听到朱由校的话,顿时一愣。
他没想到陛下会这么说,不过在瞬间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这就是非此即彼。你要么选择听我的,要么就别想做官。
这天下有风骨的人多吗?
答案是很多。
但是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