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一个皇帝这难度比较大。
但是臣子就不一样。他们全部都是臣子,所以他们会宣传自己,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宣传。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要学会玩捆绑,学会蹭热度。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呢?
民间说这个官是忠臣、贤臣,那么宫里面的那一位就是明君;不然的话他只能是奸臣,宫里那位也只能是昏君。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皇帝的名声才会好。
至于说办报纸引导舆论,朱由校也想过,但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首先,大明朝物流系统慢、运输难,报纸的传播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在京师小范围传播。
即便报纸能够传播开来,这天下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报纸谁来编写?
还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及其门徒?他们编写的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话?
办报纸反而更利于这些人传播他们的想法。
如果派一群太监或者自己的心腹去弄这个报纸,那这个报纸在民间会是什么风评?
到时候天下的人还会相信这个报纸上的内容吗?
何况基层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报纸甚至要当地的读书人读给他们听。到时候你觉得这些读书人他们会怎么读?
朱由校觉得要是自己的话,每一次报纸来的时候,自己都会拿着最新的报纸召开一场演讲会议,指责报纸上哪里写的不对,宣传一下自己的思想,还怕没有东西讲?
这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了自己的名声,至于报纸上想说的东西关自己屁事?
只不过,所有问题终究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能够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想任何的招数都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不是问题的核心。
在朱由校胡思乱想的时候,徐光启已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