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朱由检都是利用的心理,因为此人后来的降清让朱由检始终有些腻歪。当然这一世,郑芝龙降清不可能发生了,但其对大明也没有太多忠心,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对郑森,朱由检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才决定认其为义子,赐姓朱,希望郑森以后,能够真正成为国之栋梁。
......
“来人,去请温阁老过来。”郑芝龙父子走后,朱由检沉思了一会儿,吩咐道。
因为河南的两股红巾贼皆已平定,没必要在河南留两位大员,朱由检便下旨命温体仁前来南京接手礼部,河南的事情都交给孙传庭。温体仁到南京也才十数日而已。
“微臣拜见陛下。”温体仁进殿行礼。
“温阁老,开设学校的事情进行的如何了?”朱由检问道。
“回陛下,正在着手进行,臣已经派人在南京城内寻找校址,目前已经找到二十多处,很快就会派人进行改造校舍。校舍的事情简单,就是其他事有些麻烦。”温体仁回答道。
“有什么麻烦的说来便是,朕帮你解决。”朱由检道。
“谢陛下。第一个麻烦的地方便是所用教材。我大明学子,启蒙教材无非是三百千这些,对算术并无太多要求。故并无启蒙之教材。九章算术这些恐怕有些不适合刚启蒙时。
再就是算术教师严重不足。陛下却要所有学校都要开设算术,整个南京城要建小学校百十所,每所学校算术老师至少的十多人,整个南京城所有学校需要的算术老师恐怕以千计,这么多精于算术的老师并不好找。”温体仁皱眉道。
按照朱由检要求,适龄孩童都应入学,南京城百万人口,七岁到十五之间的孩童数以万计,至少要开设数十近百所学校,才能保证所有孩童能够上学。数量如此众多的学校,所需教师是个很大问题。南京城内读书人是挺多的,特别是那些穷苦的底层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