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变蛟威严的命令道:“李重镇,你部为先锋,率先过河,其他各营,按照秩序陆续过河。”
“是,大帅!”李重镇抱拳领命,转身而去。当日和雷时声一起应募的那个禁卫新兵,现在已经成为了游击将军,手下一千士兵,为大军前哨。
就在月初,朱由检的圣旨传到延安,调延绥镇三万禁卫军前往北京。
整个延绥镇,有禁卫军四万五千余人,其中三万是去年在陕北招募的新兵。
不过新兵和原来的老兵进行了重新整编,经过了一年的训练,充足的粮饷,严格的训练,齐全的武器装备,使得这帮新兵具备了一定战斗力,不过还缺乏实战检验。
此次皇帝抽调延绥禁卫军,卢象升便派出了装备最好最精锐的三万人,由总兵曹变蛟率领,赶赴北京。
虽然圣旨上说是为了补充京营兵力,因为王在晋带走了三万京营去贵州平定奢安之乱。但只有卢象升知道,朱由检抽调延绥禁卫军的真正意图,用不了多久,自己也会被调回北京。
龙门渡,黄河水滔滔,以渡船为基,上面架设木板,在宽阔的河面上架起了数里宽的浮桥。
李重镇率领千余部下,率先踏上浮桥。
李鸿基背着火铳,随着队伍默默走在浮桥上,因为训练刻苦武艺不凡,现在的他已经当上了把总,手下管着一百士兵。
一年的军旅生涯,昔日的驿丁、前流民军头目,已经蜕变为一个合格禁卫军官。
陕北早已没了流民,山西士绅们也大发善心,对百姓们好了很多,没有了李鸿基曾经以为的乱世将临,李鸿基也早没了趁着乱世做一番事业的心思,而是一心想着在马上谋取功名。
把总,千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这便是李鸿基给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
在李鸿基侧后方,李锦也默默的走着,现在的李锦是一个小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