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着一些破旧的衣服。房子采光也不好,即使外面艳阳高照,但是屋里却是昏暗潮湿。
蒋楠星按照采访的流程,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以后,询问是否可以采访。
大部分的住户都是拒绝的,有几个愿意聊一聊,但聊的也不多。
只知道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老家一般是省里其他贫困市的某个山村,在家种地实在赚不到钱,所以不得不来大城市打工赚钱。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只能做一些最底层、最简单的工作。
因为赚钱不多,还要存钱给家里,所以他们住的地方也是能省就省。
这里虽然环境差,但一个月才两三百块,是他们能住的最舒服的地方了。
蒋楠星有询问他们过的这么苦,有没有申请低保或者务工补助。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摇摇头,说没有。
他们有的是不知道有这些政策,有的是平时打工已经很累了,没时间跑各个部门去搞这些材料,有的是怕申请不下来,平白受人白眼。
也有的是...觉得自己不需要。
那是一位40多岁的大姐。
余巧巧他们见到这位大姐的时候,那位大姐正在昏暗的房间里拆着西装线头。
按照大姐的介绍,这种活是计件的,一件0.8毛,大姐一天可以拆80到100件,一个月可以赚两千多块。
说到补助,她笑着说,“这倒没去申请。我们还年轻,还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就不用给国家添麻烦。”
“如果每个人都向国家要钱,国家也承受不了啊。”
“留着那些钱,给我们的子弟兵,还有一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即使她的收入不高,也属于比较困难的人群,但她却觉得只要自己还能继续劳动,就可以靠自己坚强的活下去。
一天的采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