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来自于自己的母族。
而商鞅设立的法度,令这样的争斗更加激烈。
若是这次联姻的对象换做是楚国,那扶苏觉得,这大概没戏,可是若是换做赵国,却是大有可为。
其一,这赵国没有楚国那般对秦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而且,秦国这一次又杀了项梁,无疑再度填了一笔血债。
其二,便是因为赵国本身的实力不弱,虽说略微逊色于秦国,可也并没有相差太多。
如此一来,自是有了和秦国讨价还价的本钱。
联姻,一个基础便是双方的实力要相差不多。
就比如汉初时期,一直为人诟病的和亲,实际上汉朝并没有损失太多。
翻开二者的交换物品,会发现这二者几乎就是等值的,而且数目都不是很大,类似于我送你几匹锦缎,而你送我几匹马,几只羊的样子。
这其中,亦是政治意义多过实际意义。
原因何在?便是平城一战,令匈奴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实力能够吃下汉军。
双方对峙数月之久,以致于都等到了冬天,汉军也因为寒冬,十之二三被冻死冻伤。
可匈奴一样不好过,而且周勃已经北上,有反包围匈奴的意图。
最终,匈奴选择了撤退。
可汉军此时面对扬长而去的匈奴,亦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双方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停手。
匈奴南下是为了发财的,不是为了和汉军大眼瞪小眼的,而且,草原上的牧民也并不是牛羊随便一放就完事了,其劳动强度与农耕之地的百姓可以说相差无几。
最终,和亲,便成为了双方缔结盟约的选择。
而和亲在史书上多半带有屈辱性的色彩,这究其原因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使然,毕竟在汉之前,华夏民族可是将这蛮夷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