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确有莫大的好处,只不过,从长远来说,这却是一个败笔。
到那时那些反秦的余孽转入地下,山东各地百姓又未曾真正归附秦国,与秦国貌合神离,扶苏能够如何?
就算是扶苏制定了对百姓极好的政策方针,到了基层,只怕也会大变样了!
在外的数年游历,让扶苏清晰无比的感受到山东各地的基层早被反秦的余孽渗透了一个透彻,再好的政策,也完全可以变成残民害民的兵刃。
至于搜刮得到的利益,自是落入了这些反秦余孽的手中,秦国凭空担了恶名,却一丝好处都未得到。
而这是最坏的情况。
即便是情况稍好,可也意味着扶苏在今后二十年来,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投在安抚山东各地这方面。
秦国将需要倾斜大批的资源和物资在山东各地,而如此费力不讨好的做法,还未必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扶苏选择了忍耐,等着所有反秦的余孽跳到台面上来,等着这些反秦余孽到了一个天怒人怨的地步,那时,就是秦国出手之时。
扶苏当然知道即便真的到了那时,扫平了天下,依旧会有反秦余孽转入地下,这是无法避免之事。
只不过,那时候与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山东的民心会归附秦国。
一个饱受战争疮痍的山东,一个百姓在其中生不如死的地方,这时候秦军只需要以一个救世主的姿态出现,给予这些流民一个家,一份田地,一口饱饭,便能轻轻松松令这些百姓归心秦国。
而如此条件,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是太难做到。
首先一点便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山东各地的人口会急剧减少,自然会导致大批的田地荒芜,资源废置。
秦国入驻那里,不过是一个充当一个资源分配者的身份,而有了充足的资源,分配起来自然能令所有人满意。
一旦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