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给你贴钱,你直接去沿海港口下订单或者租海船,这笔花销国家给你补上。
另一方面,制约原材料输入的主要工具就是大型的海船,港坞造船厂需要的成本主要是自国内外采买的大型木材和人工费,因为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销售的速度显然比不上米面粮油这种生活用品那么快,这就导致了回款周期长,考虑到这个因素,一艘航运船只的价格自然不会便宜。
朝廷在这个方面也可以给补贴。
一艘航运船只? 原先能赚五万两? 现在国家直接给你一把无偿赞助你三到五千万。
好,最初的几百艘是不是可以选择不赚钱的方式来销售。
后面再生产出来的? 可不可以选择只赚一万两?
这到时候就可以约法三章了? 国家给你足额的补贴让你去挥霍,你不能说挥霍完了国家的补贴之后? 紧跟着再生产出来的船只恢复原价,就要继续按五万两的标准来赚。
那如此的话? 就让你连这三五千万的补贴钱都赚不到。
你一年就抠抠搜搜的卖个百八十艘拉到。
当然这里面还会牵扯到更加复杂的一点考量? 那就是原材料的价格随着大明本土的加大采购量是否会导致不足从而涨价。
先说储量供应这点问题,都二十一世纪了,原材料还没用完呢,以大明眼下的交通运输情况和加工再生产的消耗效率? 考虑这一点实在是太早和脱离现实。
另外就是金银的掠取和大量涌入大明? 是否会导致大明国内的金银贬值,从而出现从各国购买原材料的价格问题。
会不会出现原本一两就可以购买到的矿石现在需要二两银子?
指导价政策是假的,还是说银行是假的?
明联各国的金银早就不作为交易货币,即使是大明国内,也在考虑如何逐步取消金银与铜票之间的汇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