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举了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司马徽。
司马徽的名望不再蔡邕之下,也是一名饱学的大儒。
蔡邕担任礼部尚书后,太学就将私塾打压得抬不起头了,这一点违背了刘可相互竞争扶持的初衷。
所以,任用司马徽就成了平衡的手段之一。但是司马徽不愿意担任官职,推辞了好几次,刘可也不愿意勉强。
现在报社主编这个职位,官方、民间的性质各占一半,让司马徽担任再适合不过。
而且,司马徽也会乐意担任,毕竟,谁也不愿意一直被老朋友压着不是吗?他之所以拒绝当官,是因为山水生活习惯了,不适应官场。
刘可决定亲自去拜访司马徽。
说实话,太学刘可光顾好几次了,私塾印象中好像还没有来过。
刘可为司马徽的私塾圈了一个园林,就没有再理会了,这一次前来,感慨万分。
司马徽听闻刘可来访,亲自到门口迎接。
二人边走边聊,非常融洽。
谈到私塾与太学时,司马徽一改谨慎的性格,大大咧咧地道:“东阳侯,你可要为我做主啊!私塾最聪明的学生交换到了太学,可是蔡伯喈那个老头子,只肯换一个普通的学生。”
这说的诸葛亮吧?
确实,这两年私塾的人才流失挺多的。
像是崔州平、徐庶等人,已经毕业为官,而诸葛亮、庞统等又交换到了太学。
“水镜先生看上了谁,尽管直说。”刘可笑道。
“陆逊这孩子不错。”司马徽直言不讳道,连弯都不带拐的。
“好,此事就这么说定了,只要陆逊不反对。”刘可道。
“东阳侯一诺千金,可不要反悔啊。”司马徽乐道。
怎么会反悔?
私塾和太学打来打去,还不是为了刘可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