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苏联高层也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
苏联高层对于这一仗算是下了血本,上级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在7月份的战斗,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
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日军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
但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
这时,日军在诺门坎地区投入的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
在与日军不断进行小规模战斗的同时,苏蒙军正在以各种隐蔽的方式,进行着紧张的作战准备。拟在冬季到来之前,全歼这批日军,且这次的歼灭作战,在8月中旬的后几天,已经部署完毕。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
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