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国军队内使用的机枪极为庞杂,比较典型的有进口的zb26(捷克式),缴获的日式歪把子,英制布伦轻机枪,法制哈奇开斯轻机枪,苏制dp轻机枪(转盘机枪)等。
这些机枪中,缴获的暂且不提,其余机枪大多为进口或中国各兵工厂仿制的产品。
当时进口机枪价格昂贵,自主仿制的话,精品大多出自中央直接掌握的兵工厂。由于这些缘故,中央军相对能得到充分的机枪供应,而其他地方军则不行。
另外,据中谷中佐了解,在昭和十年的时候,国民政府按照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整编全国军队,其中前两期调整了20个步兵师。
这些步兵师配备了德式m35钢盔和中正式步枪,外型上比较时髦,因此现在有人称其为“德械师”。
但实际上即使是这些精锐部队其兵力、火力配置也远达不到德械部队的配置,甚至其装备中纯正的德式武器也不多,因此更有人称之为是“德盔师”。
尽管如此,这些部队已经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了,就步兵连一级来说,装备了9挺轻机枪,平均每个步兵班一挺。
这样的一个步兵班一共有12人,除了轻机枪组2人外,其余10人均为步枪兵,大多配置为中正式步枪。
然而这样的部队毕竟少数,再加上从昭和十二年到十三年的长期血战,德式部队损失惨重,机枪丢失、损毁严重。再加上中央军的扩编,一些新编、暂编部队根本达不到一个连9挺轻机枪配置的。
而这还是蒋政府的嫡系中央军,其他地方部队的武器配置就差多了,东北军还好,虽然失去了东北兵工厂的补给,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基本也能达到每个班装备一挺轻机枪的水平。不过东北军大部分部队皆得不到充分补充,因此之后的武器配置是不断下滑的。
晋绥军因为有太原兵工厂的原因,云南的滇军、广西的桂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