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五百八十九章:智取麻城(四)

第五百八十九章:智取麻城(四)(2 / 4)

郎和参谋本部第三部部长小畑敏四郎等“皇道派”首脑主张,既然天皇不能按自己的意思解决满洲问题,那么不如依靠皇族的力量对内阁施加影响,而最好的人选无疑就是东久迩稔彦。

不过,东久迩稔彦由于对“皇道派”不感冒,对他们的计划婉言谢绝。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东久迩稔彦来到中国,接替西尾寿造担任第二军司令官,并率军攻占徐州。随后,东久迩稔彦又指挥4个师团、1个旅,共计17万兵力,长距离行军到寿春、正阳关附近,并以淮河为补给线,沿大别山北麓突破,向武汉方面挺进。

由于其麾下的第三师团、第十师团在河南信阳突破胡宗南的防线,导致第五战区部队有陷入重围的危险,迫使中国做出弃守武汉的决定。

正是凭借着中国战场上的“优异”发挥,东久迩稔彦于1939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不久后便调回国内,担任防卫总司令官兼军事参议官,主持本土防御工作。

太平洋战争前,曾有人提议由东久迩稔彦担任首相,但遭内大臣木户幸一反对,理由是一旦日本与英美开战,作为皇族的东久迩稔彦有可能遭到责难。

然而4年后,在日本面临国运大转折关头,东久迩稔彦还是责无旁贷地担任起首相一职。

原来在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当天,首相铃木贯太郎便率内阁总辞职,为收拾终战后残局,让700万迷信“皇国”必胜的日军乖乖放下武器,身为皇族大将、威望极高的东久迩稔彦,便被木户幸一等重臣推举为首相。

为维护以天皇为首的国体,完成解除日军武装及履行投降手续等事宜,东久迩稔彦起用前首相近卫文麿担任国务相,同窗好友下村定为陆军大臣,并网罗大量的政界、财界和言论界的头面人物为官,从而增强其内阁影响力和政策的执行力。

为说服700万日军放下武装,东久迩将先前“一亿玉碎”的口号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