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委任为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就是在这里,萧山令开始了他的宪兵军官生涯。
1929年萧山令到南京来,在南京呆了八年,官阶逐步上升,从中校、上校、到1937年升为少将,这一路走来萧山令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淞沪会战之后上海沦陷,日军分三路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南京,对三面环山、前靠长江的南京城形成战略包围,南京告急。
12月7日凌晨,蒋委员长夫妇乘坐飞机离开南京。一天后,时任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和防空司令的谷正伦,因病已到武汉就医,无法指挥这场战役。作为副手的萧山令临危受命,代理宪兵司令、南京警备司令和防空司令“三司令”之职。
之后,南京市市长马俊超临危脱城。老蒋又想到了萧山令,将首都卫戌司令长官和南京市市长两份重任交给了萧山令,另外,他还兼任首都警察厅长和渡江司令。
危城之内,萧山令一身七职,指挥着11万中国军人,抱赴死为国之心,守卫南京。
此时的南京,孤立无援,已是孤城,重兵压境,危在旦夕。
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后,日军兵临城下时,萧山令奉命守城,成为拱卫南京的实际负责人。此时,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有七个师团,十二万兵力,加之飞机、军舰,南京已在日军的立体包围之中。而南京守军只有萧山令直属精锐宪兵1万人,以及两个直属陆军师和工兵部队约3万人,连同临时划归指挥的卫戍部所属正规军,共11万人。
南京保卫战后期,守军已经败像已露,不少人次劝萧山令离开南京,但是遭到了他严词拒绝,萧山令对劝他的人说:“守土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
其凛然正气,令人为之震憾。
在日军下达总攻击令后,两百架战斗机升临中华门上空,另外还有90多门大炮日夜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