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亿斤,又如此巨额的食盐作为担保,还怕什么?
不过,还是有人兴趣不大。所谓盐枭,很多人在干这行之前不过是心眼活胆子大的农民或者泼皮,目光也没那么长远。
他们畏惧吴大人,在他面前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但等他一走,却恢复了正常,也不惧怕区区一个梅师爷。
就有人大声问:“梅师爷,的确咱们手头的现银是多得没个去处,放地窖里每年变黑发霉,一万两银子过得十几个月一秤,总要少上百余两。若是用来做其他生意,一年下来,赚上几千两应该不成问题。若是买了发展银什么……”
“银行。”
“对,若是买了你们银行的盐票,也不过是一成利,这个也没什么意思啊!”
“就是,就是。”就有几个盐枭点头附和。
苏木也不急,微笑着等大家说完,就开始解释这种盐票的便利之处,又详细介绍了若是将盐票用于商业交易中又能节约多少成本。
并展望未来,说,将来发展银行的规模一旦做大,还将在河北各大城市设点,到时候,可以凭票提取现银。当然,要提食盐,还得来沧州盐司云云。
按说,道理已经说得很分明了,可先前提问的那个盐枭还是摇头,说:“一成利实在太少,如果我将银子投到其他行当,运气好,翻一翻都有可能。”
苏木也不急噪,将目光落到白老大身上。这人是连山会的会长,在众人中经济势力颇大,威望也高。此人并不是粗鲁武人,很有心计。
刚才苏木发现自己在说话的时候,这个老盐枭一直在低头盘算着什么,估计是听懂了。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人喝了一声:“我买五万两。”
“丝!”满厅的人都抽了一口冷气,同时转头看过去,却是从鲁南来的谢鹏谢九爷。
先前那个质疑苏木的盐枭喝了一声彩:“九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