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好象是中了
这次县试的有两到题,都取自《论语》。
一题是:为人谋而不忠乎。
另外一题更简单:诲女知之乎。
都是小题。
所谓小题,就是将四书中的某一句截上下句,让意思变得不完整。
比如第一题的原句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二题的原句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两道题目中,三省其身,是个人都听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更是千古名句。也是两题的题眼。
可考官却偏偏将其中大家都知道的半句给截去了,剩下的半句,你若不是对儒家经典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但若是知道了,依照句子的意思,按照八股格式论述一遍即可。论述文,别说对苏木,恐怕在座的考生中只要学过几年作文,也能轻易写他几百字。况且,八股文每一段该写什么,甚至用什么词都有一定之规。比如承题的开头就要用一个“盖”字。
童子试,说到底就是考童生死记硬背的功夫,和最基础的分析思维能力。
苏木拿到题目之后,不觉摇头,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写作套路,连中心思想也被题目限定了,这文章作起来也有够无聊的。
略一思索,就将这两题的作法想得透彻。
为了保险,就拿起草稿纸,也不管字迹是否工整,用草书刷刷地写了起来。
古代科举除了发卷子之外,另外还有几张草稿,上面盖着县衙的大印。
严格来说,古代读书人参加的考试并不多。童子试三场,三年考两次。至于后面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年一届,根本不能同现代人相比。
一个现代学生,从上初中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