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所写的重新修订一本崭新的《大明律》。
现在大理寺的值房里,杨维桓正跟他做了同样的工。
原先的刑部尚书史可法离职之后,所有有资格继任刑部尚书的人都盯着这个位置,最终皇上还是选择了希望不怎么大,资历也不是很高的李信继任刑部尚书。
李信,他本来的名字叫李岩,是河南开封府杞县青龙岗人,是天启丁卯年的举人,举人地位虽然很高,但大明王朝绝对不缺举人。
而李信与那些人不一样,没有背景的举人很难得等到吏部委任,而李信的父亲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有这么个爹,照理说李信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如果没有魏忠贤的话就会是这样,可偏偏历史就有魏忠贤这么个人。
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李精白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
当初清剿阉党的官员里有很多人都被连累,尽管他们中有些人的确是无辜的。
在明末官场中这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从小李信读书就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
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但就全国范围来看,文武全才的少年虽然不多,却也不少,光凭这点还无法让他进入掌权者眼中。
甚至无法进入地方巡抚眼中,他的父亲李精白毕竟是因为阉党而被免官,杞县知县也不想跟这位前山东巡抚有什么关系,也就连累了李岩。
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