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摇晃董小宛的手臂,不停的说:“母妃你别死,你别死。”
周围的宫女太监齐齐跪下,低声啜泣,太医院的医官们也跟着跪下。
在殿外当值的卫士们听到殿内传出的哭声,不约而同的单膝跪下。
……
大明崇祯24年7月26日,董小宛的葬礼在昌平区的天寿山麓陵园举行。
朱慈烺拖着病体亲手操办董小宛的葬礼,他知道董小宛平生节俭,除了一口棺木和一身董小宛生前最喜欢的羽衣外,棺椁里再无其他东西。
葬礼用到的器具与寻常百姓下葬时一样,只是守备陵寝的2000名士兵戴孝守备。
葬礼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不到百人参加,还都是侍候过董小宛的奴婢,大臣只有少数几人以近臣的身份来参加葬礼。
其他没得到通知就过来参加葬礼的人都被武士们无情挡在围栏外,尤其是东交民巷里那群洋鬼子像是闻到腥味的猫跑到陵寝外,嘴里叫嚷着要进去参加葬礼。
“让他们滚。”
这是朱由检对那些洋鬼子的回话,侍卫一字不差的把话传给那些洋鬼子。
前来吊唁的各国公使听到这个答复,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大明皇帝的性情越发高傲,可没想到居然高傲到了这种地步。
各国公使中有人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忿,一把扯下胸前纸花狠狠踩在脚下,对其他人喊道:“我就知道是这样,你们偏不听我的,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你们高兴了?
当天的报纸上,董小宛葬礼的事也只占了很小的一个版面,不仔细看都容易被人忽略。
葬礼上,礼部官员宣读朱慈烺草撰的祭文,祭文言辞恳切,感人肺腑。
朱由检都没想到儿子居然能有这么高的文学水平,葬礼办的简单,对董小宛的谥号和对董家故人的待遇却不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