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的传统,给了文官很高的地位,同时还是因为文官可以很顺利的融入到关系网当中,相互照应相互提携,自然可以在仕途上一路顺畅。
可惜的是,张宁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优势,除了老老实实的在“秦音试馆”等候陛见之外,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上宪大人,这样可不行啊。”同样的话语楚丁卯已经提起过好几次了,“就算张上宪没有甚么关系,也应该主动出去跑跑才是。关系本就跑出来的,不跑的话岂不是更加的没有机会?”
这个楚丁卯是锅盖川的四位同知提举之一,年纪已有些大了,是文秋池文副提举专门选出来给张宁做伴当,让他跟随着张宁进京来的。
这位楚丁卯本是浙东人士,在吏部当过差,又来才去了陕西辗转到了锅盖川。
因为有过吏部的履历,自然有些官场的关系,更主要是因为他熟知官场上的各种规则,跟着张宁前来奏对也可以起到很大帮助作用。
眼看着别人托门子走关系搞的风生水起,张宁却只能窝在秦音试馆傻等,楚丁卯已经有些急了。
没有关系就去跑关系啊,象张宁这种没有根据的官员不主动出去跑关系找门路,以后的仕途肯定不会很顺。张宁要是不顺的话,作为张宁的手下人,他楚丁卯必然会更加的不顺。
张宁当然很理解这个手下人的急切心情,笑呵呵的对他说道:“做官就是做人,门路广达上下通透是做官的诀窍,这个道理我懂。可我……我只不过是小小的税官,毫无根基可言。就算是抱着白花花的银子出去送礼,都不晓得应该进哪座庙拜哪尊神。不是我舍不下脸皮,实在是因为无处可去啊……”
这就是张宁的尴尬之处了。
虽说是陕西本地的官员,但却无法融入到陕西的官场当中,就算是同来的这些陕西官员都和他不是一路人,更加的没有机会接触到京城的官场。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