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之前,朝廷的公文就已经发过来了:张宁可以筹建缉私营,人数为一百五十到四百之间,具体规模张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但缉私营的人员必须从榆林卫中调用,而且指定的是榆林的南关三所。
从榆林卫下属的三个千户所中抽取一些士兵,组建成为锅盖川关口的缉私营,这是朝廷的明令。
但是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别说是榆林那边的士兵了,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见到过。
为了这事儿,张宁曾经几次给怀远、保宁、长乐三所的千户官写信,但却从无回音。
榆林三所的士兵过不来,缉私营就组建不起来,也就无法遏制走私,税银的损失其实就是张宁的损失:因为这是包税制!
“我说张上宪啊,这事……你有没有问过那书呆子?”
乌方石说的书呆子当然是指文秋池。
同为张宁的副手,乌、文二人的关系相当的不怎么样。
这固然是因为二人的脾气性情迥异,更主要还是因为彼此的阵营完全对立:大明朝的文官系统和东厂、锦衣卫从来都是不共戴天难同日月的死敌。
以浙党、复社、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以魏忠贤等人为首的阉党集团,简直就是水火不相融冰炭难同炉的典型代表,相互之间的争斗早就公开化白热化了,人脑子都能打成狗脑子了,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边。
一个出身两浙的文官,和一个从东厂出来的番子,都在锅盖川关口这个单位里共事,而且品级职位相等,没有打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和睦相处……那根本就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
好在文秋池对关口事物基本上就是一种“放任不管”的态度,而乌方石平日里满脑子都是尽快调离的想法,两个人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接触,还能勉强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平时偶然相遇,乌、方二人都会直接把对方当成是透明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