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简直就是一份万言书:臣知米脂县事晏子宾上陈,仰赖圣上齐天洪福,蒙虏犯境之事终得平息……
一番例行公事般的范例文字之后,就详细说起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大体上看来,晏子宾的奏报文书基本上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出入:比如说在披甲重骑的这个事情上,晏子宾就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动:
“臣时时谨记为官之道,刻刻铭心圣上垂训,以社稷安危为根本,以万民福祉为念,虽敌骄横矣不敢寸退,虽无可战之兵,尤有奋勇之民。臣唯有拼尽胸中热血,仗剑杀敌,终斩敌于责土之内,缴战甲两百余具,敌尸尤在。安计在于地利之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晏子宾虽然是个文官,却时时刻刻都想着保境安民,在强大的披甲重骑冲过来的时候,虽然身边连一个能打的士兵都没有,却就率领着一干民众冲上去和敌人死拼到底。我晏子宾虽然一马当先冲的很猛,但我绝对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而是早早的安排下了“水淹七军”的妙计。经过一场惨烈而又漫长的大战,终于全歼了威名赫赫的披甲重骑。谁要是不信的话,那两百具战甲和敌兵的尸体还在这里摆着呢!
这摆明了就是侵占张宁的功劳,因为在血战披甲重骑的时候,还在米脂县城的晏子宾怎么可能在李家寨“奋勇当先仗剑杀敌”?
但官场的规则就是瞒上不瞒下,只要朝廷相信了就可以,至于下面的人们,自然有办法摆平。而且晏子宾也不会傻到一个独吞了这份功劳,而是分润给张宁一部分:有民张氏者,为臣简拔之里长,胸怀报国之志常思报效之心,尤为奋勇,毙敌十一……
我晏子宾一手提拔起来的里长张宁,是个满心要报效朝廷的有志青年,在战斗中的表现非常突出,一个人就干掉了十一个敌军。
真要是正面对敌,张宁恐怕连一个披甲重骑都打不过,经过钱师爷的生花妙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