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庸之道
叶儒看着这句话,陷入了思考。
他知道知道这是四书之一《中庸》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讲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而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看到这语录,叶儒就知道为什么当时的童生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五了,这中庸之道貌似简单,但却隐约包含了圣道之力。
凡心中所过激或胆怯,绝对写不出这句话的注解。
因为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犹如天平一样,偏向那一边,都不行。
思索片刻,叶儒提笔写道:
“孔圣有一词曰:允执厥中。而过与未足皆不可成圣道,因此,执其两端,用其中为民,乃天理,天命,天道。”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极致也。唯君子未能体之,小人反是。”
写完这两句,叶儒才气飞快的消耗,隐约之间,好像是有一股天道圣意在阻挡着他。
不过,叶儒没在意,擦了擦汗水,继续调动才气,启动思想,提笔写道:
“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这一部分,是朱熹为四书注解,朱熹乃是儒家的继承者,这一部分,深刻的说明了中庸之道的过和未足,君子的谨言慎行,以及小人的暴力极端。
“一言以蔽之:中庸之中,兼中和之义。”
最后一字落下,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