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太后的死去,代表着楚系外戚失去了顶梁柱,前途堪忧。
嬴政的父亲,子楚看似平庸,却是很老练。
他去世前,为嬴政留下各种手段,还有底牌。
首先任用卫国人吕不韦为丞相,对抗着秦国本土派系,免得儿子被架空;又是利用华阳太后、昌平君、昌文君等,楚系外戚压制着吕不韦。于是,在嬴政十三岁登基的时刻,面临着三个派系,秦国本土派系,吕不韦派系,楚系外戚。
三大派系彼此斗争,又是相互忌惮,于是给了看似弱小的嬴政生存的空间。
不会像后世的汉献帝那样,被曹操架空。
到了后来嬴政长大了,就要亲政,吕不韦感觉权力受到威胁。
于是鼓动在嫪毐动手,政变杀死嬴政。
在嬴政死后,吕不韦再出手诛杀嫪毐,借着机会推上嬴政的弟弟,或是儿子当秦王,借机独揽大权。
这时,一直蛰伏的楚系外戚出手了,他们出手诛杀了嫪毐,更是借机铲除了吕不韦。那时楚系外戚,也是权力最大的时刻,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那时,也是扶苏最为高光的时刻。
母亲是楚国公主是王后,两个舅舅掌控军政大权,华阳太后有着威望,有着这些势力支持,扶苏是最接近太子之位的时刻。
只是嬴政不会任由楚系外戚做大。
于是重用李斯,尉缭等,对抗楚系外戚,然而即便如此,楚系外戚权力依旧很大。
可直到华阳太后去世,楚系外戚权力开始下跌。
直达后来,嬴政讨伐楚国,昌平君站在了楚国一边,这位楚考烈王的儿子,还是站在楚国一边,与秦国一战,好似昔日的韩非一般,明知道韩国必败,可韩非还是站在韩国一边,韩国覆灭的时刻,韩非也不想活了。
同样,昌平君也是如此,明知道楚国必败,可还是站在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