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涛就感觉老娘苏桂兰是瞎点鸳鸯谱,想让老张头再娶一个,恐怕很难。
老头一是年龄大了,二也是最重要的对死去的老太太,那是真专一,不然早就续弦了。
骆涛也给老娘苏桂兰谈了一下,以后没事少扯这闲篇,成不成都太薄了彼此的交情。
给何姐找老伴的事,也就打住了,也不知道她心里知不知道这回事。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在东跨院打扫卫生的何姐又唱上了,仔细听,还是很有那常派的韵味,一板一眼。
骆涛是没怎么听过豫剧流派的大戏,但也知道一些,八三年的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就有一位豫剧名家上台献唱。
听完也没什么感觉,不是说唱的不好,主要因为骆涛听惯了京剧,听这么接地气的戏,真不适应。
京剧之所以受众面广,其中有太多历史原因,但说真的不接地气,离了京津冀的老百姓,在全国也就只有那些文化人听,京剧太高雅了。
豫剧就恰恰相反,它就特别接地气,从唱腔到台词,包括演员的服装造型,就特贴近底基层的老百姓。
中原之带的老百姓听豫剧,唱豫剧,就是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不分男女老少。
全国没有多少戏剧剧种,还在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二十一世纪有上千上万人听大戏的,豫剧绝对头一份。
剧院提高了艺人,也困住了艺人,从哪来还要回哪里去。
所以都说高手在民间,他们卖艺就是为了吃饭,剧团的演员就可能分化成两极。
……
骆涛也是受老张头的影响,倒是很喜欢豫州的另一个地方戏——越调。
申凤梅先生唱的诸葛亮的戏。
这是位梨园的女先生,她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