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全无保留地冲刺起来。所有人都已高声呼叫,战刀在手,身子微侧,做出了随时与迎上来的辽军交锋的一切准备,因为他们很清楚,随着这动静闹开,辽军的反制和阻拦也就将即刻展开。
这一次的拂晓突袭确实出乎了敌我许多人的意料,不少将领到现在都还没有从这震惊的情绪中回过神来。只有少数一些知情者能够明白种师道和种师中作为西军主将突然自作主张下达突击命令的良苦用心。
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既然已应下了作为先锋军对辽军发动首战,那就必须抢占一个最好的时机。而今日就显然是两位多年征战的老将军所选出的最好时机。然后既然已做出了突袭的打算,那就不再有丝毫保留,不但将全部骑兵一气派出,随后更是全营出击,把近十万众的西军全部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这是何等的魄力与决断啊!
要知道,哪怕是决战期间,对许多将领来说他们也是不敢真个做到孤注一掷,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一战中去的。他们势必会有所保留,甚至一开始只派出少量军队加以试探,去寻找敌人的薄弱点,然后在压上全力,分出胜负。
但其实这样的战法却有着太多的弊端,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连军中主将都表现得束手束脚,不敢放手一战,麾下将士在战斗遇挫之后又怎能做到心无旁骛,死战到底呢?
只有真正经历过大战的人才会明白,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往往是由数年的准备,几月的对峙试探,以及最后一两日内的决战分出胜负来了。与前两段旷日持久相比,这最后的决战虽然耗时最少,但往往才是最关键的。那时候的军队若是不能赌上一切,放开手脚,则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种家二老当然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而且这些日子的不断试探攻防也早让他们摸清了辽军的虚实,所以此时他们才敢尽起麾下所有,以突袭的姿势对辽军发动最后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