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只消一个眼神,就能压住所有的不同意见。
不过众人虽口中不说什么,心里却充满了疑惑,以往孙都监都是果敢干脆的,怎么到了这时候却有些拖拉,甚至畏首畏尾了呢?
这可不是大家腹诽孙途,而是事实所得出的结论。因为在大家看来,攻破三座水寨后梁山本寨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只需要沿着三面缓坡急速进军,以梁山军的兵力和战力就根本抵挡不住这压倒性的攻势。可孙途倒好,这回居然就放慢了攻山的节奏,只是把兵马不断集中到三面,却不急着攻击。
要不是他们相信孙都监的为人,都要猜测其与梁山贼寇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结了。又或者是孙都监这是打算再来一出养寇自重的好戏,故意不一口气灭了梁山贼寇,而想从朝廷那里攫取更多的好处吗?
事实上,所有人的想法都错了,孙途不急着进攻梁山本寨确实是有他自己的考虑,却不是因为想养寇自重什么的,而是打算迫使梁山这几千人马投降归顺自己!
这次朝廷的种种举动已让孙途更生警惕,知道留给自己壮大实力的时间已然不多,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再想如之前般慢慢发展,四处征兵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再让麾下兵马有所增强,就得吞并一些成建制的军队。在山东境内的能战官军几乎已被他完全收于麾下后,如今还能被他看上眼的,也就只剩下前方的梁山泊的几千贼兵了。
而且这梁山泊的几千人马不但有一定的战力,其中几十个头领也个个骁勇能战,只要将他们降服了,自己的实力又能稳稳升上一截,如此才有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才有保住自己一切的可能。
所以孙途才没有急着对梁山本寨发起最后的攻击,而只是通过不断于山下驻军来给敌人以足够的压力,等他们的斗志彻底崩溃后,再派人上山劝降。
本来时机还没到成熟,可今夜这场夜袭却让孙途看到了机会已到。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