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顺非常不爽。
其实,让他不爽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说,刘理顺的原本居住的房子,就是靠近西直门外,这里虽然靠近皇城根,却是皇城根前的贫民窟,都是以力夫或车夫,杂役等人居多。
原本刘理顺遇到这些草根百姓,这些百姓都会磕头行礼,态度非常恭顺。
可是虽然全旭的新朝建立,居住在西直门外的普通百姓,家中的房屋被战争摧毁。
全旭作为新朝皇帝,自然不会不管这些居住在城中的棚户区,于是,在全旭的主导下,这些战乱损坏的房屋,或者是棚户区,都开始了陆续重建。
重建的方式与后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几乎一样,百姓可以自愿选择,或是原址接收新建的小户型房屋,或者在内城更偏远的地方,选择大户型,再或者直接折算成钱。
随着新朝的建立,京城的房价随着清军逼近,开始了过山车比的跳水,不少力夫,或车夫,成了拆迁户,他们选择要钱,每个人获得数百甚至上千两银子。
人只要有钱了,腰杆就硬气了,再看到这些旧邻居,他们变得衣着光鲜亮丽,见到刘理顺这个官员也就微微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种落差,让刘理顺非常不适应。
全旭的新朝,对于士绅和读书人的打压,到了几乎苛刻的地步,见官不拜的特权没有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也没有了。
刘理顺感觉自己,应该学习魏征一样,把全旭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
就算全旭不满自己,那能怎么样呢?
首先,刘理顺没有像其他士大夫一样,名下挂靠着太多田产,为此,他不惜得罪了自己的亲族,只要回乡,刘理顺也会遭到一片骂声。
他,本身就是青流,既不贪污,也不腐败,身正不怕影子斜。
李信见刘理顺不听劝,他也只能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