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链接技术就像是把两个不同位置的空间进行单方向的共享,而光能的传输效率和‘共享信道的稳定性’存在直接关系。
如果想要达成更完美的信道,就必须要更完美的接洽,也就是建立出更坚固的通路。
建立信息的通路,自然需要消耗能量,而建立的信道越稳固,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这一部分能量和隔绝空间挤压的反重力技术类似,需要有一部分能量被空间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越多,信道也才会变得更稳固。
也就是说,空间链接的建立,同样有一个‘效率’问题,一部分被吸收的能量,直接实现了空间链接,另一部分则是浪费掉,或是被空间白白的吸收,不产生任何作用。
其中的能量具体怎么划分,就不是单纯理论可以推导出来了。
这还是需要实验支持。
理论的解析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方向,理论推导工作差不多就可以结束,接下来,赵奕回归到了实验工作中,和研发组一起,研究内部光束布列,对于光能传输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结合底层理论解析,才能够一起推导出全部的理论技术逻辑。
空间链接技术就是赵奕结合实验发现研究出来的,他对于链接技术非常了解,有了研究的具体方向以后,就可以直接着手设计实验,改变内部光束通路,来研究光束性态和信道稳定性建立之间的关系了。
赵奕来到了空间链接技术的研发组。
近两个月时间,研发组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只是效率非常的低,连续的实验只找到了三个,改变后不影响链接建立,却能影响到光能传输效率的光束位置。
赵奕来了以后,实验效率立刻不一样了。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研发在一口气找到了十一处,能大大影响到信道通路稳定性的位置,还有二十三处影响稍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