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人员就有四个,分别是赵奕、沈丙河、张洪涛和耳王志芳。
他们就是参观307钢厂的‘专家组’了。
在项目被审批下来后,赵奕就申请了去307钢厂参观镍铁合金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他收到了同意的消息,并把参与人员的名单上报。
人员审批是很快的,时间安排还是要看307钢厂那边的情况。
……
307钢厂。
和其他以代号为名字的工厂一样,307钢厂也是纯粹的军-方背景,是专门为军-方生产合金材料的工厂。
307钢厂拥有非常完善的生产制造设备,并拥有属于钢厂的研发组,会参与到很多的国-防、军-工项目,包括战机、潜艇、坦克等军用武器,生产过程都有307钢厂的影子。
虽然307钢厂是国-有的、军-方的,但钢厂的研发部门是有些尴尬的,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材料的研发组,就更是尴尬到‘毫无存在感’。
航空材料的研发组就是这样。
在几十年以前,307钢厂生产的钢材、制品,技术都来自于内部研发组,等于是自己做研发、自己生产,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材料研发组的能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航空领域对材料的需求,不得已钢厂只能使用外面科学机构的成果。
这让航空材料研发组的存在变得很尴尬。
如果航空领域材料的生产,使用的都是外面机构研发的成果和方向,他们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研发能力跟不上是事实,他们拥有最好的科研条件,却没有相应吸引人才的能力。
现任航空材料研发组的组长何桂林,就总是为这件事情发愁,他都担心有一天,钢厂会撤销航空材料研发组,但面对的问题就是,他们航空材料组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有材料研发突破了。
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