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曼陀山庄弟子,就和没有帮派是一样的。
所以学术圈的人还是把赵奕当成是‘自由人’,换做是其他的‘自由人’,想评选上院士,实在是太困难了。
赵奕不同。
他的研究成果太显著了,显著到让人说不出话来,单单哥德巴赫猜想就足够了。
学术圈就是能力为先。
那些靠人际关系评上院士的,主要还是成果不能服众,就比如你研究个3级的成果,我也研究个3级成果,谁能评选上院士?
这时候,人际关系就很重要了。
赵奕则是拿出了满级的成果,走到全世界都被认为是顶级人士,拿三级成果的人怎么比?
好多希望评选院士的人,都感觉有些头疼了。
院士评选是两年一次,明显会进行新一轮的增选。
这时候,好多希望能评上的人,都开始做准备了,其中数学、计算机类的学者最头疼。
想想。
他们和赵奕一起评选院士,结果赵奕没有评上,而他们则评上了……
就尴尬了。
等新闻发布到媒体上,肯定会受到大量的质疑,“为什么xxx评上了数学院士,赵奕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都没有评上?难道他比赵奕还厉害?”
他们本人、学部评审等,都会受到外界质疑。
大众可不管院士评选的流程是什么,里面存在什么样的规则,他们看到的就是赵奕没评上数学院士,而某某某评上了。
在大众的逻辑里,研究成果更出色的,肯定就应该评上院士,成果听都没听过的,评上了就肯定有黑幕。
到时候,到手的院士头衔,都很难说是不是烫手山芋。
这还是赵奕什么都没做的情况。
赵奕没有评上院士,结果就干脆出国做研究了,大众肯定会同情赵奕,觉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