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个钱,他想的是至少也要让部分黎庶子弟可以和豪强子弟一起入学读书,学习知识,初步建设直属于国家的教育机构,在有限的人群范围内举办科举。
只要能让科举成为事实,搞起糊名制度,不管是隋朝的科举还是唐朝的科举都无所谓。
只要有科举,只要有初步的最基础的哪怕是很寒酸的直属国家的地方教育机构,哪怕只有极少数的寒门和黎庶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
就算隋朝的科举跟玩一样,唐朝的科举还是需要投献,但是后来一样可以出现牛李党争。
那是一个过程,一个或许郭某人自己看不到结果的过程。
若是不能确立科举制度,他的一系列布置就和灵帝一样,只是最后的疯狂罢了。
但是只要确立了科举制度,他就赢了,哪怕它的大放异彩不在郭魏,而在后世王朝,那也是一样的。
郭某人只要科举。
无论士人如何反对,如何挣扎,如何拼死一搏。
他也不会妥协,不会放弃。
强大的宦官系统和特务系统在那个时候也会主要用来应对士人们可能发起的绝死打击。
他们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无论是下毒也好,暗杀也好,策动造反也好,他们一定会有所动作。
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郭某人都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在中央无论是搞暗杀,搞下毒,还是搞政变,都没关系,宦官和特务就是为此而准备的。
在地方策动叛乱?
那倒要看看是我掌握的人口比较多,还是你们掌握的人口比较多,是我的基层政府和军队比较强,还是你们的庄园打手比较强。
郭某人一路走来,阴谋用的少了吗?
下三滥的手段用的少了吗?
卑鄙无耻的事情做得少了吗?
从县令之子一路走向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