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御史台三司并立。
因为御史台和刑部两个法律部门都以郭氏为首脑,郭鹏为了好看一点,就把司隶校尉这个职权较重的职位任命给了国渊。
国渊也是老臣了,是郭鹏的青州时代通过经学大师郑玄推荐的弟子之一,历任地方职位,从县令到郡守到中央尚书台尚书的职位都干过,履历很漂亮,而且学问扎实,公正无私,郭鹏就把司隶校尉这个职位交给了国渊。
另外按照之前的约定,郭鹏让荀攸做了河南尹,主掌首都地区的建设工作,也算是对他的付出有了交代。
大体上的行政分封就是如此,其他一些官员的平级调动很是寻常,并不值得关注。
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就是尚书台的大改本身。
这里头最能体现出新皇帝郭鹏对新朝政治体制的架构思路,以及未来皇帝的施政方略。
恰恰在这方面,是群臣一时半会儿难以参透的,因为郭鹏的架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方式,细分的程度很高。
也不怪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可能很快明白郭某人的用意何在。
郭某人的用意,自然是要拿两汉以来二重君主制的政治潜规则开刀,竭尽全力,把这种完全不利于君主集权专制的潜规则打掉。
这种奇特的政治规则直接影响了后来一直到隋唐的政治生态,这是郭某人不能允许的。
汉朝的政治架构其实可以说是秦的政治制度与周的政治制度的杂糅体。
所谓汉承秦制,倒不如说是秦和周的结合,这一点,从刘邦大封宗室诸王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
秦朝从未分封诸王,但是西汉时期却有实权诸侯王,这明显和秦朝的制度不一样。
到汉武帝往后,诸侯王才逐渐失去权力,经过东汉的漫长岁月,才终于变成了现在这种完全没有权力的地步。
甚至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