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上关于司马懿的发家史其实很有些味道,比如曹操要司马懿出仕,但是司马懿瞧不起曹氏的出身装病拒绝,然后又说什么曹操忌惮司马懿,要曹丕提防着司马懿之类的。
这都是给司马懿脸上贴金。
司马氏自己是武将家族转型,到司马懿这一代转型不过两代人,根本算不上底蕴深厚的家族,自己就在士族鄙视链之中处于底层,要说瞧不起曹操,司马氏还真不够格。
说曹操让司马懿出仕他装病不乐意,纯粹是嫁接的产物。
根本不是曹操让司马懿出仕,最开始举荐司马懿做官的那个人叫做魏种,是当时的河内郡太守。
这个人有政治污点,早年曹操困难的时候,魏种曾经背叛过曹操,后来归正,得到了曹操的谅解,不过地位不高,前途有限。
做了他的故吏,司马氏前途堪忧,所以司马懿拒绝了。
后来,也不知道司马氏是怎么操作的,让司马懿得到了荀彧的欣赏。
这大概率是司马朗的手笔。
建安十三年,司马朗被征辟为丞相府主簿,到曹操身边做官,也就是在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出仕,这其中要是没点关联,还真不好解释。
司马朗通过某种手段得到了荀彧的欣赏,向荀彧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懿,荀彧便举荐司马懿做官,司马懿就屁颠屁颠的做了荀氏故吏,抱上了荀彧的大腿,加入了曹魏集团。
彼时颍川士人的势力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远不能和在郭魏集团之中的地位相比,那是主导地位,司马懿因此成功混入了颍川士族豪门的圈子,前途一片光明。
加入曹魏集团,是为了家族的官运着想,而成为荀氏故吏,则是打开了司马氏家族转型的通天之途。
一边要为家族的官运着想,一边也要为家族的社会地位着想,这步棋,司马氏走得非常漂亮。
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