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闭合,每一次变化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景象。
“看,这朵莲花住在何处?”项尘问道:“它既在掌心,又在虚空;既在当下,又在永恒。这便是无所住的真谛——不执着于任何一处,却又无处不在。”
众僧听得如痴如醉,更有不少人当场顿悟,周身浮现佛光。
这时,一名身披白色袈裟的比丘尼起身,恭敬问道:“尊者,弟子常听师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那些作恶多端之人,为何能因一念之善就成佛?这对那些一生行善之人是否不公?”
项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邃:“这个问题问得好。“
他抬手一挥,空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名屠夫放下屠刀,跪地忏悔;一名高僧日日诵经,却心怀怨恨。
“看,这便是佛法的真谛。”
项尘解释道:“成佛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心中所想。屠夫放下屠刀,是放下了心中的恶念;高僧心怀怨恨,是执着于心中的善念。佛说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众僧闻言,纷纷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那名比丘尼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多谢尊者开示,弟子明白了!”
这时,一名身披灰色袈裟的苦行僧起身,声音沙哑:“尊者,贫僧有一问。《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可我等修行,总要有个色相...”
项尘微微一笑:“根据我个人见解,色不异空不是让你否定色相,而是要你明白色相与空性本是一体。”
他说着,掌心浮现一颗水晶球。水晶球中显现出无数景象,却又空无一物。
“看,这水晶球中有什么?”
项尘问道:“它既显现万物,又空无一物。这便是色不异空的真谛——不执着于色相,又不否定色相。”
众僧闻言,纷纷露出明悟之色。那名苦行僧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多谢尊者开示,子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