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扩大建设及开采规模的人力资源。
钱文瀚上次到德雷克时,就很清楚曹沫的这些计划,但叫他真正惊讶或折服的,并不是曹沫的想法,而是曹沫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这一计划很好的执行下来。
尽可能多的雇佣当地工人,属地化管理,为当地的精英及上层人士提供更多高收入的高级职位,以此消除与地方势力的隔阂与对立,这些道理,所有的海外投资者心里都懂。
关键还在于执行。
关键还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步。
天悦在德雷克的所有团队,除了曹沫、更多充当协调联络人角色的肖军以及梁思钱等少数人外,就没有一个是中方人员。
然而就是如此,将当地的殖民者后裔以及从卡奈姆抽调过来的约鲁巴族雇工,以及当地阿肯族、坎瓦族雇工,总计八千人的队伍在一年时间内有效的组织运转起来,并将乌桑河第一矿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曹沫是怎么做到了?
整个矿区前期的建设,可以说是由中土集团等企业在负责,矿场雇工有充分的培训时间。
不过,整个种植园的雇工队伍高达六千人,还基本是在一夜之间组织起来,从小塔布曼到下没有一个中方人员,难道说具体负责种植园管理工作的小塔布曼是国际级的管理大师?
虽然德雷克的殖民者后裔,受教育水平比当地的阿肯族、坎瓦族要高得多,能提供一大批合格的管理者跟熟练工人,但问题是曹沫接触德雷克的殖民者后裔,也就一年多点时间,他又是怎么将数百名合格的中低层管理人员挑选出来的?
何况曹沫还是在德雷克的团队管理层里,大量雇佣了阿肯族及坎瓦族的精英分子,而阿肯族及坎瓦族在过去十年时间跟殖民者后裔是严重对立甚至相互仇视的,并不可能因为胡安.曼塔尔与赛维义等阿克瓦高层提供民族和解就一夜之间消弥一尽,曹沫是怎么克服出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