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奴奴以为自己惹了塌天大祸,可怜兮兮地望着李风,眼泪在眼圈里面一个劲打转转。
李风连忙把小家伙抱在怀里,揉揉她的小脑瓜:“无妨无妨,塌了一块土坯,又不是天塌了,换上一块就好了。”
叫罗刹换了一块坯,把这一块儿重新抹上泥,一切就恢复原状。奴奴也重新露出笑脸,不过,小家伙很懂事,再也不在炕上蹦跶了。
有了这个样板之后,村民终于意识到火炕的神奇之处,于是,施工队立刻就变得抢手起来。只是干了没两天,就不得不停工:秋收到了,壮劳力全都得忙着收拾庄稼,搭炕大业,只能往后延期。
趁着秋收,李风也去田里转转。这个年代,种植的无非就是五谷。冬小麦早就收割完了,所以秋季收获的,主要是麻、黍(黄米)、稷(谷子)、菽(豆类),关中这边,暂时并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
给李风的印象就是:产量普遍不高。要说八百里秦川,也是有名的大粮仓了,不够凭着李风的经验来看,顶多亩产不超过二百斤。看来,以后还得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本来也想体验一下秋收的乐趣,却被老管家死活给拽回家里。没法子,李风就一门心思鼓捣那些买回来的药材,顺便,研究白酒的蒸馏。
这个时代的白酒,度数还真不高,虽然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但是李风估摸着不会超过二十度,难怪唐人都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呢。
无形中也给蒸馏提升了难度,那就多蒸几次好了。医用酒精的最佳效果是75度,低于50度,作用就微乎其微。
最后,两大坛酒,就只提炼出来一小罐酒精,估计能有一斤就不错了。凭着多年从医的感觉,这个度数应该在七十度左右。
酒精有了,还缺少药棉。李风在市场上已经了解,现在中原地区还没有卖棉花的呢。倒是皇帝的苑囿里有棉花这种植物生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