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435 因言获罪

435 因言获罪(2 / 5)

了。

当然了? 崇祯皇帝不再干涉前线的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是他已经有底气? 无须再急着干涉了。

之前的几次干涉? 都是朝廷承受不起长期的战事,军饷粮草告急,才不得不急着催促。

可如今,对于朝廷来说? 虽然长江以北的赋税没有收取到国库? 但是,各地藩王的财富,却都在用于地方军事。要不然,兴国公这一年多来的南征北战,也坚持不下去。

还有? 盐政的革新,不但没有因为税赋的减少而让国库收入减少? 反而因为食盐产量大增,从而让税赋的收入一下提高了几倍!

最让崇祯皇帝心底踏实的是? 玻璃厂的利润,源源不断地充实着国库。

此时? 说了一会辽东的事情之后? 崇祯皇帝便开始说他召集群臣商议的主要议题。

就见他看向首辅堵胤锡说道:“堵卿? 开封之变革,你已经有经验。武昌那边的效果,朕通过太子那边也已经知晓,都很不错。先生来信,既然这两个地方的试点成功,那么其他地方,便也是要到开始的时候了,卿可有安排?”

堵胤锡一听,稍微一想,便回奏道:“陛下,兴国公在蜀地已经开展这番变革。微臣以为,蜀地当无忧也。而其他地方,则以江南为大头。不如让太子殿下坐镇应天府,督办江南之革新。而在此之前,可让江南各地主官,先行前去武昌以及开封两地游历一番,如此便能做到心中有数!”

王承恩听了,便补充奏道:“如若地方主官对于这些变革无法领会的话,便可派熟悉这些变更的官吏出任各地尚待革新之处!”

崇祯皇帝听了,笑着点点头道:“这法子不错,诸卿可有异议?要是没有的话,就由堵卿牵头,写一份具体安排的奏章上来,朕估摸着先生快要回来了。看看先生有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底下群臣并没有人有意见,对于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