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清楚认识到父皇张献忠的死让西军现在面临严峻考验,一个不慎西营余部就会有灭顶之灾。
而自古人心惶乱之时,首要便是要推出一个能够稳定军心,收拾局面,为所有人都能敬服的统帅出来。
当下之大西,李定国深知没有人再比义兄孙可望更合适担此重任了,诚然他西府于西营威望也不弱,可于此生死存亡之际他若站出来要与东府分庭抗礼,岂不是将本就摇摇欲坠的大西拖入深渊么。
并且父皇张献忠生前亦指定孙可望为诸将之首,因此出于大西未来考虑,李定国选择支持孙可望成为大西新的领导者。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西军内部有不满孙可望继承皇位者,李定国这位“西府”就要同孙可望一起采取果断行动。而行动目标,无疑是那个与东、西二府关系都不融洽的大西丞相了。
有了义弟定国的明确表态,孙可望也是暗中松了口气,退往麟州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大西的走向问题,考虑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但关键只在于西府愿不愿意听从他这个东府的号令。
如果不愿,大西肯定会走向分裂、内讧的最不堪局面。
好在,义弟定国深明大义,及时“拥护”了他这位义兄。
定下将来大计后,孙可望、李定国两兄弟立时召集东、西府诸将前来军议。
此次军议自是由孙可望主持。
诸将前来之后发现西府侧站于东府之下,也皆是心中了然。
在孙可望的示意下,李定国将东府为大西制定的下一步路线告知诸将。众将听后都是眼前一亮,如迷途之人寻找到光明的方向。
前番半路曾要逃跑的李建泰大学士也不失时机的歌颂起东府的英明圣武,很是吹捧了一番,好以此来打消孙可望对他的不满。
只是这位“李相”是不是真心诚意,就不太好说了。
高勋、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