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历史已然不同。
在陆四的振臂一呼下,那位失去了淮安城的漕院总督,也不可能再有能力纠合高杰、刘泽清他们共同抵抗顺军了。
因为,粮食在陆四手里。
大哥文亮说的那番话,陆四认真想过,他是需要有人在淮安死扛明军,为他的淮军真正成军和壮大争取时间,但如果能在执行这一战略的同时让淮扬及附近的明军遭受重大损失,岂不是更好?
敌强,我弱,便当引强援以乱敌,从而为自身发展获得时间和空间。
回城的路上,陆四仔细推演过,淮安失守的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明军必定跟闻到肉味的饿狼一样扑过来,谁都想将淮安这块大肥肉吞下。
可要是河南的顺军集团在收到陆四的“求援”信后也开过来,北面的刘泽清、高杰、金声桓等人就要面临比陆四还要棘手的麻烦。
他们不敢轻易南下,那样做极有可能老巢被顺军一锅端。
挟大胜之势的顺军再尾随他们直抵淮安城下,没吃没喝连睡觉地方都没有的刘、高、金等人往哪跑?
明智也好,无奈也好,刘泽清和高杰他们只能在北边硬扛河南顺军。
除非,他们也降顺。
没了北边几支明军的压力,能赶到淮安“平乱”的只有淮西凤阳方向的明军,这无疑极大的减轻淮安守城的压力。
南都那边,若是知道河南顺军大举南下,淮安、扬州又被“淮扬大贼陆某所占”,恐怕三巨头国公、太监和那位文臣阁部就不是商量收复淮扬,而是要商量怎么整顿江防的事了。
总之,降顺引顺,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自成完蛋之后这大顺的旗帜是否再扛下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陆四固然要走具有陆四特色的造反路线,但不排斥今天扛你旗,明天打你旗。
只要有利于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