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向往之意,不禁乐了起来,“怎么,你小子肯听我劝,愿意进宫了?”
“大哥莫要说笑了。”良臣笑着收回身子,尔后一脸正色道:“不瞒大哥,小弟志在科举,欲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呢。”
“考什么科举啊,”宋献策一边揉着肿疼的脸颊,一边讥笑道:“就是叫你考中秀才,考上举人,做了进士老爷又如何?”
“当然是报效朝廷了。”
这话,良臣绝对是口是心非。
我二叔将来都九千岁了,我他娘的还报效朝廷个屁,不把朝廷搬我老魏家来,就算对得起朱重八了。
转念一想,自己似乎真有些对不住朱重八,西李那事,有点不地道啊。
算辈份的话,西李应该是老朱第多少代的重重重孙媳妇呢?
至于是不是回家考秀才,良臣倒是一直犹豫着。
不管二叔将来如何发达,总得十年后。
不管巴巴和西李将来又如何有大用,也得十年后。
这十年,不能真闷乡下种梨树,隔几个月凑两路费千里把鸟送吧。
这样的话,很容易大道朝天,各走两边啊。
还是考个功名的好,少年读书郎的形象,很是加分的。
就算那两条道走得坎坷,不结实,至少,他还能走啊。
再者,尔今,太平盛世,有个功名傍身还是十分重要的。
就算是装个逼,也有底气啊。
昨天碰到阿敏他们,若自己不是个平头百姓,而是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又何至于认怂呢。
秀才秀才,见官还不跪呢。
“报效朝廷?”
对面,宋献策如听到极好笑的笑话般,从鼻腔中“嗤”道:“本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侯选,可谓严格之至矣。然,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多不见那些读书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