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言,棚中却是哄笑起来,众考官都是摇头。
良臣被他们笑得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
刘时敏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对良臣道:“天下各卫皆有武学,可这武学根本无有学生,咱家问你,没有学生,这武学又如何个教法?”
良臣怔了一下,这才想到自己是信口开河了,明朝的武职皆是世荫,余下大半是行伍立功所得,武举不过补充形式,每届就那么点人考取。并且能考武举的,多半是家境富裕的子弟,穷人孩子几乎没有习武的。
故而,武学办得再好,没有生源,又如何个教法。这事,其实便是当下文贵武贱的风气。不改这风气,构思再好,终是空中楼阁。而要改这风气,紫禁城里那位都不能,况别人呢。
不会就教,听着简单,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就拿今届武科会试的这百余名考生而言,实际便是天下武举大半,这还是得益于本朝最近二十年连年征战,诸番大捷,令得不少人向往军中建功的缘故。
从前,一届武科会试都不足二十人,嘉靖年间,更是出过只两人考武科的稀罕事。
参加武举的人这么少,武学如何办?
军中那些行伍辈,凭借战功就可封荫,又哪里需要来考这武举。
换言之,大明朝的武举,不过是个鸡胁。
良臣以后世学校思维来解这武科难事,水土不符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还真是嘴欠。
“刘公公何必和这少年一般计较,他懂个什么。”王主事朝魏良臣挥挥手,不耐听这少年胡言乱语,示意他赶紧走。
刘时敏看了眼良臣,笑着扭过头去。
这让良臣更不是滋味,咬牙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朝廷仿唐宋故事,参酌会、殿二试事,皇帝临轩策问,阁臣和本兵侍班,天子钦定一甲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