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师的经验阅历和眼力,只有常年接触不断观察,才能了解石料的特征,从而做出正确判断。”杨腾侃侃而谈。
这是每一位鉴定师都懂的道理。
“但我要说的是,当一个鉴定师对鉴定术的感悟到了一定层次,就要摆脱眼力这两个字。更深层次的鉴定术,不应该归纳为眼力。而是考验以为鉴定师的感悟。
这个感悟表现在,鉴定一块石料的时候,通过眼睛观察,能够做到用心感悟,在自己的识海内形成一个图案,让自己清楚的知道石料内部蕴含着什么,这种宝物有多少。
这样,才能对一些极难判断的石料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杨腾这个说法,倒也有些新鲜,用眼睛观察,用心感悟,从而形成一个图案。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杨兄,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叶峰问道。
“多看,不但要看石料,而且还要多看这方面的典籍。任何一部典籍都是前辈先贤留下来的珍宝,是他们一生感悟的精华,多看一些这样的典籍,会让我们了解更多东西,能够坚定一些极难的石料。”杨腾说的很笼统,他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典籍。
只是,这方面的典籍并不被人重视。
“这话不错!老夫虽然没在鉴定术上取得什么成就,却也想着把这一生中遇到的奇石异石都记录下来,再加上一些老夫自己的感悟,希望对后来的鉴定师能有所帮助。”貌相威严的老者说道。
“前辈此举大善,人的经历不同,这一生中遇到的奇石异石不计其数,如果前辈能把这些都写出来流传下去,会让很多鉴定师受益无穷。”杨腾第一个赞同貌相威严老者的做法。
气氛活跃起来,众人开始各抒己见,把自己对鉴定术的感悟都说出来,互相印证。
效果极好,很多人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一些困惑的地方马上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