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虚拟模型,疯狂生成着。
整整用了15个小时时间,一个模型出现在眼前的虚拟显示屏中,模型如同一个小球体套着一个大球体。
这就是黄明哲从异区获得的灵感。
异区的存在,是来源于本宇宙和光晶宇宙的激烈碰撞,导致两个宇宙撞裂了宇宙晶壁。
两个宇宙撕裂晶壁后,撞击区域的规则彼此交融,形成了异区宇宙。
既然宇宙碰撞,可以撕裂晶壁。
同样道理,更加薄弱的人工晶壁——空间屏障,自然可以通过相互碰撞,从而实现撕裂晶壁的目的。
但是在调阅了战委的内部作战记录后,黄明哲明白一般的撞击,是没有办法撕裂空间屏障的。
就如同两颗钢珠,在相互碰撞下,大概率是相互弹开,而不是融合在一起。
两者体量相当的情况下,要将对方撞碎,需要的动能非常庞大,而从战委的作战记录中,黄明哲明显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战舰之间的相对速度,有时候已经达到了几亿倍光速,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办法撞裂对方。
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相对速度还不够,第二是没有对准,导致撞击过程中相互滑开。
但是黄明哲并没有打算采用撞击方案,而是采用包围压迫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用一个大球体空间屏障,将对方的战舰或者小宇宙包裹起来,然后通过改变物理规则,提升相互排斥力。
这个排斥力,会不断的压迫内部的空间屏障,随着排斥力提升,内部的空间屏障会承受不住,而自我崩溃。
黄明哲立刻让其他科研人员准备实验。
在科委的全力配合下,很快在一个小宇宙中,实验需要用到的设备,全部准备完毕。
一艘顶着空间屏障的战舰,被一个更大的空间屏障包裹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