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情是很忐忑的,大晋募民填边已不止一次了,可哪一次能有好结果?
最终这些移民累死,冻死,饿死不知凡几,让百姓都畏之如虎。
何况人都眷恋乡土,如果不是不得已,谁会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去陌生环境讨生活?
可结果到七里屯之后,王三贵才发现这边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好。
朝廷竟在沿途中给他发了两套棉衣,两对皮靴用于御寒。
到了七里屯之后,这边也提前做好了大木屋给他们住。虽然王三贵得与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每日屋里的气味难以言喻,可这些大木屋下面都有着‘火炕’这种新奇的玩意。每日都烧着火,睡在上面暖洋洋的。
明明辽东的冬天比山东更冷,王三贵反倒感觉本溪城这边更暖和。
除此之外,朝廷给他分发了五十亩田,还有各种农具。
当然这些东西与那些棉衣一样都要钱,王三贵需要在这边劳动数年,直到把账还清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属于他。
王三贵来的时间其实有些晚了,朝廷在九月时就开始迁民填辽。
那些来得早的人,还能在朝廷分配的五十亩地里面种植一季冬小麦。
东北气候寒酷,一到冬天,土地大多都会被冻住。不过本溪城附近的气温还好,还是可以种植冬小麦的。
王三贵私下里也在后悔,怎就没早下决心?否则明年他就可以收获一季小麦。
那虽然都是生田,可在烧荒之后,其实土地非常肥沃,收成是很高的。
最终王三贵只能在当地屯田千户的指示下,将一种黄褐色的块茎埋在土里面,然后在土层上面,再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用于保暖。
据说那种块茎叫‘土豆’,或是‘汾阳薯’,王三贵以前从没见过,也不知它们最终的收成。
王三贵甚至没费心思去理会,他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