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63章 航海保险

番外第63章 航海保险(7 / 8)

,现在也沿用,还有所改善。

主要是经过这十年的摸索,诸葛家的造船厂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道理:用金属包裹的铁甲船,在海里时间久了特别容易生锈,哪怕刷桐油以及用别的手段上胶刷漆也没用。

尤其是当金属包裹层质地不纯、各部分成分有所差异时,含相对惰性金属杂质较多的位置,腐烂锈蚀起来特别快。

诸葛亮一开始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他也没觉得这问题可以请教李师,因为诸葛亮都已经对“丞相在理工科方面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这一事实习惯多年。

后来还是他自己搞实验对比、撞得头破血流都解决不了,一次偶然机会跟李素提起,李素才凭借着他超前的物理化学常识,好歹看穿了这个现象的本质——

这种锈蚀问题,不就是相当于因为船体包铁不纯,所以不同部分之间加上作为电解质的海水、共同形成了一个“原电池”,导致自身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吗?

还别说,这种事故,在各国海军尝试军舰包铜包铁的早期,还都遇到过,历史上英国人就是在米国独立战争期间,发现他们的包金属新军舰特别容易锈,耐久度很差。

不过搞一个包了金属的可拆卸舵面、用那些被牺牲的金属部分来充当电解池的负极,烂完后换一块,做到模块化可拆卸可替代,成本也就降下来了,无非是每年损耗一些金属耗材配件。

技术升级之后,大汉造船工业自然弥补了“铁甲船无法造得更大、并同时兼顾铁甲耐用性”这一短板,才有了更先进的战舰。

另外,在这十年中,随着当初高倍望远镜越来越先进、战舰桅楼也越来越高大,金属芯桅杆和金属龙骨也越来越成熟,桅顶观测条件也得到了优化。

为了解决桅顶风太大的问题,皇帝座舰不好再用百叶窗来观测,最后是用上了近年来逐步成熟的玻璃烧制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