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52章 汉化东胡草原

番外第52章 汉化东胡草原(4 / 7)

第安人,几千上万年来都保持了烧荒耕作的传统,一直能保持到西班牙人入侵。

不过,地广人稀的地方烧荒和烧秸秆,也要防止火势无法控制的问题。所以经过一线基层的摸索,总结出了“烧秸秆之前,先把田地四周翻耕出隔离带”的经验,确保烧一块是一块,别蔓延到大面积的枯草原上。

这些措施都弄上,基本上也就能确保黑麦这种低产作物,也能常年放养式亩产三四百汉斤了。

因为黑麦这种作物,本来优势就是用水少、耐寒耐大风,缺点是可食用的种子部分产量极低,而茎秆叶子浪费的营养物质太多。

也正因为种子少产量小、茎秆却粗壮高大,黑麦才那么抗倒伏,草原上大风环境也不容易吹倒。

但秸秆一多,如果不还田,对土地肥力的消耗就太快了,寒冷环境下自然腐烂堆肥又太慢,烧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而历史上毛子在西伯利亚种黑麦,倒是没有普遍用放火的方式,但他们的休耕周期更长,一块土地种完黑麦后,多的能休上四五年,等秸秆彻底烂透还田再回来种。

但那是建立在西伯利亚面积更为广袤、人口更为稀疏的前提下的,那儿不差荒地。通辽、赤峰一带跟西伯利亚还是没法比的,还是要稍稍注意节约土地。

一番勤政治理,估计今年当地的百姓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了。

另外,朝廷发放给当地百姓的土地虽然多,但早期有五年的垦荒免税期,后续五年还有减半征税优惠。加起来十年期满后,也只按照“占田一百汉亩”的理论产量的三十税一来征税,也就是休耕轮作的土地算是白送的。

这样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就足够充分调动当地人好好种田生产了。

一千汉亩地皮里,剩下的七百汉亩当然还是保留草场状态,可以适度放牧牲畜,但是朝廷会派农政官员帮忙宣传、统筹,告诫大家注意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