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两个县。估计这俩县也得将来运筹帷幄、统筹为大汉开拓新的疆土,渐渐增封,最后拿全会稽全境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决战中最后一个要封、也是获益最大的赢家,自然是诸葛亮了。
直接堵截逼死曹操的人,而且有光复徐州的战功,得最重的赏赐是肯定要的。
诸葛亮之前的功劳和封赏,就明显应该是在马超之上的,他吃亏还是亏在年纪上,马超毕竟比他年长五岁。而二十二岁和二十七岁,在考虑封侯拜将方面肯定会有很大落差。
这次,诸葛亮的功劳至少也够得上再顶格加两个县的封地。不过那样一来,他就明显超出三县两万户的县侯上限了、但又距离五县三万户的郡公下限稍微有点距离。
最后,还是李素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给刘备提了一个折衷方案:考虑到诸葛亮的年轻,这次只给他加爵位,但不提升其官职。
年轻人嘛,给爵位不会让人飘,但做官履历和升迁速度肯定要压一压,让他好更多知道基层的不易民间的疾苦。
另外,李素不是在涿县的时候,才刚刚给刘备出了个主意,允许那些在统一战争早期就“毁家纾难”的义士家族,用赞助朝廷军费的功劳,来换取免税么?
诸葛家毕竟有好几十亿的朝廷战争债券,而且都是当初政策都不明朗的时候,就主动第一个踊跃购买(算跟李素、甄家并列第一吧,反正都是刚出来政策立刻抢着买),也没考虑回报,这也算是非常支持大义了。
所以,可以让诸葛家自愿放弃一些抄引国债,做一个典范,朝廷再赏赐他们荣誉——而且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
秦始皇的时候,巴寡妇清不就是走的这条路子封侯的么。汉武帝的时候,刚出台算缗告缗法令之前,也是有富商主动捐出一半家产助军,鼓励皇帝问富商阶级收家产税来打匈奴,那家伙后来还成功当了九卿(当然从